【黄炎培】传闻赤军在茅台池中洗脚他说真假我不论、且饮两三杯
产品介绍
-
,号楚南,字任之,笔名抱一,江苏川沙县(今属上海市)人,1878年10月1日出生于川沙镇内史第。“内史第”原名沈家大院,是清朝内阁中书沈树镛祖上所建;沈树镛谋得“内阁中书”一职,就任前对沈家大院进行了补葺,并起名“内史第”。“内史”是官职,“第”乃院子之意。
黄炎培早年父母双亡,随外祖父发蒙、承受传统教育;1901年入南洋公学,选读外文科,受知于中文总教习蔡元培;1902年中江南乡试举人,之后返乡兴办小书院。1903年,因宣扬反清被判死刑,后由开通绅士杨斯盛请美国神甫步惠廉出头保出,流亡日本。
1905年,黄炎培归国后在蔡元培的介绍下参加了同盟会;1906年,出任上海浦东中校园长。在他的尽力下,浦东中学很快成为一所闻名的新式中学,黄炎培自己也在在教育界锋芒毕露。
辛亥革命后,黄炎培历任江苏都督府民政司总务科长兼教育科长、江苏省教育司长、省教育会副会长等职务,竭尽全力变革当地教育,全面规划建造了省立高、中等校园和县立小学。
1914年,张勋任江苏都督,黄炎培“耻与附膻之徒为伍”,辞官做了《申报》的记者;尔后以记者身份在安徽、江西、浙江、山东、北京、天津等地调查五个月,并随农商部“游美实业团”在美国调查了25个城市52座校园,要点调查了工作教育。此外,他还到日本、菲律宾、南洋各地调查教育。
黄炎培总结说办教育好像看病,知病源才干开好药方,做到对症下药,“外国调查,读方书也;国内调查,寻病源也。方书诚不行不读,而病所由来,其现象纷歧,执古方治今病,执彼方治此病,病曷(hé)能已。”
1949年3月25日,民主人士在西苑机场迎候毛先生。左二起:沈钧儒、朱德、董必武、李济深、陈其瑗、郭沫若、黄炎培、、林伯渠、马叙伦
1917年,黄炎培联络教育界、实业界闻名人士在上海主张我国近代第一个研讨、实验、推行工作教育的全国性集体“中华工作教育社”(简称职教社);并于次年创立中华工作校园(现中华工作校园、南京工业工作技术大学),设木匠、铁工、搪瓷、钮扣四科,并设隶属工厂;后又增设土木、留法勤工俭学、染织、师范、商业等科。学生实施半工半读。1919年,与童世亨等兴办浦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,这是浦东最早的供电设备。
黄炎培先后参加筹办了南京高级师范校园、河海工程专门校园(现河海大学)、国立东南大学(现南京大学)、上海商科大学(现上海财经大学)、厦门大学等高校。
1920年9月,梁启超与蔡元培、汪大燮主张建立“讲学社”,先后约请四位世界名人杜威、罗素、泰戈尔、杜里舒来华讲学;黄炎培邀杜威在上海举办讲座。杜威推重有用主义,黄炎培主张教育要务实,俩人的理念有符合之处。其时演讲时的台下听众中就有毛先生。25年后在延安机场,毛先生迎候来访的黄炎培时,握着黄的手说:“咱们20多年不见了!”黄疑问不解,毛叙述了1920年这段往事。
其时的职教社在村庄也办了工作校园。1926年6月,职教社与中华教育改善社(陶行知为总干事)、中华布衣教育促进会(晏阳初为总干事)等单位一同在江苏昆山徐公桥试办了村庄改善实验区。这是我国第一个的村庄改善实验区,是近现代农村变革和教育变革的开创性实践,对这以后的村庄建造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1927年4月,蒋介石操控的南京政府建立后,职教社遭受冲击,黄炎培以“学阀”罪名被通缉。后经蔡元培、邵力子等人向蒋介石说情,才被准予回来上海。“九一八”事故后,黄炎培活跃投入抗日救亡运动。
1937年,黄炎培读到了斯诺的《西行漫记》、及向斯诺口述的《自传》,对这位闻名遐迩的首领有了较具体的了解,心中遂生神往之情。抗战时的重庆,高潮迭起,黄炎培曾应沈钧儒之请,观赏有其子沈叔羊画作的画展。
沈叔羊的画上有一把酒壶、几只杯子,写“茅台”二字。这让黄炎培想起曾经曾传闻长征中的赤军在茅台池中洗脚之事,所以当沈老请黄题词时、就在画上题了一首七绝讽喻:“喧传有人过茅台,酿酒池中洗脚来,是真是假我不论,天寒且饮两三杯。”
黄炎培在画作上题诗后,这幅画作猛然增值,后被呈送到毛先生手中,挂在延安杨家岭招待来宾的会客堂里。
直到后来的1952年,陈毅在南京设宴招待赴南边观察的黄,还动情地提起这首诗,说:“当年在延安读任之先生茅台诗,非常感动,在那困难的时代,能为人说话的空谷足音,能有几人!”
接着,陈毅即席步原韵和诗两首以答谢黄炎培,其一曰:金陵重逢饮茅台,万里长征洗脚来;深谢诗笔传风雅之事,需在江南饮一杯!
黄炎培听了也很感动,端起茅台酒,紧紧握着陈毅的手,当场亦和诗一首:万人血泪雨花台,白云苍狗客去来;消除江山龙虎气,为人服务共一杯!
1941年,黄炎培与张澜等人主张安排我国民主政团同盟(我国民主同盟的前身,“民盟”),并出任主席;1945年,他又与胡厥文等人主张建立我国民主建国会。1945年7月,黄炎培同褚辅成、冷遹、傅斯年、左舜生、章伯钧等乘专机拜访延安,得到了毛先生等首领的热情招待。
回来重庆后,黄炎培由夫人姚维钧收拾和执笔,宣布了《延安归来》一书,照实介绍了延安,说这次延安之行“如坐春风中”,延安“一片光亮,温暖而自在”;在此书中,还记叙下了至今被人们不时提起,或被称作“黄氏周期率”的黄、毛对线年,黄炎培在上海兴办比乐中学,探究统筹升学和工作两层要求;1949年前,他兴办了重庆中华职校、上海和重庆中华工商专校、南京女子工作传习所、镇江女子职校、四川灌县都江有用职校等。
如,关于土地变革的实施,他主张先试点后推行;1954年评论宪法草案时,提出了国家元首仍称主席不称总统,以中心人民政府为最高履行机关、中心以下各级一概称人民政府的主张;1958年1月提出“发起平地深葬,防止可耕地的糟蹋案”;1959年12月22日在人大常委会说话会上提出“国歌”(《义勇军进行曲》)不要变化的定见,等等。
1965年12月21日,黄炎培在北京去世。此去半个多世纪,如去向长辈叩安、愿安眠!
下一篇:广南这家芭蕉芋加工基地建成投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