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青安徽创业架起“风味之桥”
产品介绍
-
“两岸根脉同源,恰似一盅茶香温热,一味乡肴暖心。我想通过高山茶和台湾美食架起两岸同胞们沟通的桥梁。”近来,在安徽创业的台商彭奕琪在承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说。
2019年,彭奕琪从台湾花莲来到合肥久居。2023年末,她开设了这间台湾特产店。“刚来时发现有的客人喝不惯传统高山茶的口味。”彭奕琪抚过陈设架上标示着不同烘焙度的茶罐并回想道,她特意设置品茶区,便利顾客先尝后买。她不只用比照冲泡的方法向咱们叙述回答两岸茶文明异同,还依据本地口味调整烘焙工艺。
从听不懂合肥方言到能给台湾朋友当“合肥话翻译”,她这位“合肥通”不只学会了本地方言,还成了两岸朋友的“文明引荐官”。她常带台湾朋友逛包公园讲包拯故事,还向大陆顾客引荐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同款文创和旅行攻略。“文明就像茶叶,需求渐渐滋润。”她说。
上一年夏天,彭奕琪把台湾夜市美食“搬”到合肥街头:大肠包小肠在铁板上滋滋作响,珍珠奶茶装进印着宝岛标志的塑料杯……她还从台湾请来师傅现场烹饪,原猜中的木薯粉和茶叶均从台湾直运而来。
“排队最长时有百米,有位台青吃了大肠包小肠后,说和妈妈做的如出一辙,还有位大姐连着三天来学做盐酥鸡,说要开家融合皖台风味的小店。”彭奕琪说。
从茶商到“夜市推手”,彭奕琪切身感受到城市开展带来的商机。她说:“刚来时全市只要两条地铁,现在七条线路贯穿,邻近就有地铁站,顾客们来店里或夜市更便利,客流量也一向增加。”
谈及两岸文明的融合之道,彭奕琪表明:“茶文明考究‘和而不同’,就像台湾冻顶乌龙的炭焙工艺与安徽祁红的槠叶香,虽工艺有别,但都寻求茶汤的圆润回甘。”
她观察到,合肥罍街夜市与台湾士林夜市相同赋有烟火气和人情味,“炸得金黄的盐酥鸡和撒了红椒粉的合肥炸串,顾客围坐共享美食时的笑脸,两岸其实是相同的。”
为了习气当地市民的口味习气,她挑选用本地食材和酱料加上台湾的烹饪方法。在她看来,美食立异好像茶叶拼配,“用台湾的工艺唤醒安徽的食材,这样让美食文明真实落地生根。”
上一年返台期间,彭奕琪共享了在安徽的创业故事,并播映合肥夜市台湾特色美食货摊前人潮涌动的视频,展现茶园工人与安徽茶农沟通的相片,多名台湾青年当场报名“登陆”。
本网站所刊载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念。 刊用本网站稿件,务经文面授权。
[网上传达视听节目许可证(0106168)] [京ICP证040655号] [
京公网安备 201号] [京ICP备2021034286号-7] [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:京;京]
违法和不良信息告发电话: 告发邮箱: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总机:86-10-87826688